交通肇事逃离现场后又投案自首的行为,能否认定为“肇事后逃逸”?
日期:2022/7/28 10:44:24  作者:张冬冬  来源:北京大律师网



 【案情简介】

   2018年5月20日16时许,孙玉(化名)沿着上海市华卫路开车时,因疏忽大意闯红灯与行人张成(化名)和王静(化名)相撞,造成张成当场死亡,王静受重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孙玉拨打110报警,并将受害人王静扶至路边,后弃车逃离现场。次日下午,孙玉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经公安机关事故责任认定,孙玉驾驶车辆的制动性能不符合要求,亦未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违反交通信号灯规定行驶,且遇情况采取措施不当导致事故发生,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检察院以被告人孙玉犯交通肇事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判决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孙玉在从事交通运输过程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致一死、一重伤的重大事故,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被告人孙玉虽有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报警的行为,但随后即弃车逃离现场,且没有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应当认定其有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鉴于孙玉系自首,依法可予减轻处罚。判决被告人孙玉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律师解读】
   一、什么行为可以认定为交通事故肇事后逃逸?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逃逸行为给案件的调查取证和救助被害人都会造成很大困难,有必要科处较重的刑罚。在实践中,逃逸行为有驾车逃逸、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三种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符合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并存在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即要求当事人存在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不履行救治伤者等义务、不履行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调查和配合调查的义务。

   二、孙玉的行为能否认定为“肇事后逃逸”?
   在司法实践中,肇事人逃逸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肇事人的逃逸确实是出于害怕受害方或者其他围观群众对其进行殴打或者当时精神高度紧张,慌乱而逃等原因。根据立法设置“交通肇事后逃逸”加重处罚情节的初衷,要求在认定肇事人“逃逸”时不能仅仅看肇事人是否离开现场,其关键在于肇事人是否积极对被害人进行救助,如拦截车辆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并立即报案在医院守候等待公安机关的审查处理,虽然其离开了肇事现场,但系为了救助被害人所致,当然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反之,如果肇事人积极履行救助义务后没有立即投案,如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跑的,或者虽然肇事人立即投案但有能力履行救助义务却没有积极履行的,均属于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的逃逸行为。
   本案中,孙玉在交通肇事后虽然实施了“拨打电话报警,并将被害人王静扶至路边”的救助行为,但他为了逃避法律追究离开现场后并未立即投案,属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投案自首时已经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不能因后来的自首而否定其当时的逃逸行为。作者 张其元 来源网络

聘请律师、咨询律师联系方式:
联系人: 张律师 尤律师  孙助理
手  机: 13501274147   15515860768
电  话: 010-50559999    传真:010-50959998
邮  箱: zdd-china@163.com ,  nhwan410@163.com
Q   Q: 2351383923,154027589,1263574410
网  址: http://www.zls-580.com/   www.jingsh.com

打印 | 关闭  
 上一篇:醉驾型危险驾驶罪适用中的司法难题
 下一篇:交警指挥下酒驾挪车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
友情链接:中国大律师京师律师北京法律顾问首都律师北京专业律师北京大律师网北京法律咨询北京著名律师北京刑事律师